提问者:0023061 | 提问时间:2016-07-21 11:50:33 | 问题分类: 交易>土地流转
最佳答案 (0) 回答者:huangym | 回答时间2016-07-21 12:01:14
解放后,因为一定的历史原因和政治考虑,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被确立了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在原来,大家都看不起农民的时代,拥有几分薄田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最多也就是没有生计的时候还有点本钱可以维持。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大量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城乡两极差距,导致了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里,开始出现大量闲置土地。由于我国法律对土地用途,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的用途,规定的很详细和严格,导致了地不种就只能闲置。
先说说我过现行的,也就是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政策出台之前,我国的土地政策(才疏学浅,如有纰漏,请不吝赐教)。
农村土地一般都属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被征地后成为国有土地的除外)。我们一般把土地分为农用地和非农用地两大类。农用地顾名思义是用于农业生产(包括种植、畜牧等)的土地,而非农用地范围比较广,但是通俗点说,就是可以用做农业生产以外的用途,特别是建设一类用途的土地。最常见的就是建设用地,其次是一些设施用地。
农村的一般在历史上,就已经将本村所有农用地按户分配过,并留下一个叫田亩册的东西,同时也会给户主办法田亩证或者承包证一类的证明材料。对于建设用地,也就是农村一般说的地基、自留地等,一般也会造册。在通过审批手续建房之后(90年代之前,建房审批手续都是有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审批的,后来才将相关权限给了土地,也就是现在的国土部门),即可向土地部门登记领取土地证。不过你领到的是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你只有使用权,所有权依然归村集体所有。当然农村里大家普遍的思维是,这块地基村里给了我,我建了房领了证,这块地就是我的了。因为集体土地使用权没有期限,所以在你的房子还存在的情况下,这块地就一直是由你来使用的。
然后说说流转,我只按我工作中所执行的政策来说明,可能地区差异会导致政策实施细节有所不同。现行流转政策的第一原则就是只允许在本集体(也就是本村,有些允许本乡镇)内部,且受让方必须为本集体农业户口,继承、析产的除外。其他还会有一些限制,主要是对建设用地的,比如对每户房屋数量、面积等进行限制。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条原则,一直以来农村土地流转一直达不到形成市场的程度。
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虽然没有定下具体的调子,而且我在其他的回答中也强调过不会开放到之前网上大家热议期盼的那种程度,但是也给土地市场带来了一些希望。促进土地流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把大量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同时能让那些闲置土地不至于流失导致耕地存量减少。
最后,一些人看热土地流转,可能会觉得放开农村土地市场,能给政府严格控制土地而导致过热的房市降温,我倒不这么认为。农村土地流转,一定不会改变农用地严禁用于非农业用途的原则,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原则,所以就算放开流转,也不可能会有大量的农村土地投入商品房建设,这也是为什么十八大之后,国土部和住建部等几部委马上发文要大力整治农村小产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