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是粮食生产的依托,承载着农民生存与致富的希望,是民众的生存之源,国家的稳定之根。但当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现状却不容乐观。那么,什么是健康的土壤?中国的土壤现状又如何?怎样呼吁和防护土壤问题?国家的土壤保护进行到什么步骤?等等一些问题也就渐渐的成为农民、专家学者...
《土壤环境保护法》应当侧重污染治理,兼顾预防,预防重心是农业造成的农用地污染,并授权环保部制定管制的污染物名录,目录不含放射性物质。应当规定土壤环境保护规划、调查、标准制度,土壤污染管制区制度,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报告制度。政府应该指导和引导农民应对农用地污染。农用地以外的土壤污染的责任方应承担清理和整治责任,否则由政府负...
我国历史积累的土壤修复问题严重。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日前透露,“土十条”即将推出。这也意味着,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出台后,三大战役中的土壤污染防治战役也即将正式揭幕。“土十条”即《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由发改委、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多部委联合制定,也被环保部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十二五”期间,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约有300亿元,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在这300亿元表率作用的带动下,最终可能吸引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资本,土壤修复市场有望达到千亿乃至万亿元。然而,虽然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市场规模潜力巨大,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商业模式,使得资金匮乏一直困扰着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为35%左右,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是30%左右,农膜残留率高达40%。这也就意味着,65%的化肥都变成了污染物,留在了环境当中,最终造成土壤污染,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诱因。这些数据在2014年4月份,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土壤污染调查公报中得到了证实。
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5年年会建议中国政府建立“土壤银行”,并建议将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更名为《土壤环境保护法》。国合会土壤污染管理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中方组长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树义在10日的大会发言中介绍,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正日趋严重,总体上不...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全国范围内很多大中型城市出现了大量的污染场地。这些场地均不同程度面临着污染治理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矛盾、环境污染容易引发公众事件、污染物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威胁等问题,同时也催生了中国的污染场地修复行业。
当前,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实际的市场营收规模较小,并存在诸如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污染场地底数不清、存量污染场地数量巨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2010年到2012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组织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多位院士和专家,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湖南株洲的冶炼矿区、郴州的锑矿、贵州铅锌的污染区、江西铜矿、广东大宝山的铅锌矿区等重金属矿区和耕地区就环境质量演变和可持续发展进行考察,最终形成了一份针对我国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和治...
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牢固关系要求我们立即采取战略行动,尤其要从基层抓起,扭转土壤退化趋势,以便在世界最需要的地区和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增加粮食产量、缓解粮食不安全问题。
7月11日~12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主办的“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部分与会者对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表示关切。
这部法律的出现,将会打消参与者时常感受到的市场的混乱无序和困惑。
近些年,随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的频发和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脚下这片生存土地的状况。据统计,截至上世纪末,我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相当于12个北京市。对于土壤修复产业刚刚起步的我们而言,任重而道远。
中国土壤污染是这3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后果,实际情况并不像数据显示的那么触目惊心,污染源控制和土壤酸化的矫正是比土壤修复本身更为紧迫的事情。
当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优等高等耕地少,中等低等耕地多,耕地质量偏低;城镇、农村存在大量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事实,不仅造成了稀缺的土地资源浪费,更为城镇化进程设置了大量障碍;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经济发展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土壤污染;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任务艰巨,由于缺少资金、政策等优势,进展缓慢。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我国耕地土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况,存在退化面积大、污染面积大、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地力低等“两大两低”问题。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央规划者便在遥远的农村建造重工业工厂。大风和雨水卷携着黑烟和灰尘进入附近的城镇。更糟糕的是,灌溉渠把来自矿区和冶炼厂的废水排入数英里外的田地中。当上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拉开帷幕后,农民过度使用杀虫剂和化肥,以此提高贫瘠土地的收成。
近日,环保部发布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这是继环保部1月份对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之后的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下称 《报告》),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对全国范围内的耕地进行的“体检”。
请先登录或注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