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使用金土地! 请
客服热线:400-855-6119  |  收藏本站 关于我们

包俊洪: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之毕节模式探析


 未收藏
作者:包俊洪
更新时间:2015-02-17 01:15:01
关键字: 农村建设
分享到: 更 多


1988年1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倡导和推动了建立毕节试验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毕节地区的试验探出一条贫困的岩溶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成功之作、民心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毕节模式”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日益凸显。当前,毕节试验区已经站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中央和国家的相关部委在毕节设立试验示范区,长期关注毕节试验区的发展,为毕节试验区在相关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提供了有利条件。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推进毕节试验进展,不断丰富“毕节模式”的理论内涵,创新“毕节模式”的实践形式,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重要启迪。

        毕节试验区是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喀斯特地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1988年1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倡导和推动了建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三大主题”的毕节试验区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人民贫困程度极深、生态环境极差的毕节地区的试验,探出一条岩溶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毕节试验区成立23年来,坚持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中,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开发,跳出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怪圈,逐步实现了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典范,是成功之作、民心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试验实践的深入推进,“毕节模式”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日益凸显。

一、“毕节模式”的基本特征和重大意义

        “毕节模式”是由试验区的毕节试验、毕节经验和毕节精神所凝聚形成的特别概念,正确认识“毕节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毕节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

1. 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以“三大主题”为核心内容的毕节试验,是以毕节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基础,以大量的调研和工作为依据,具有深厚的底蕴,包含着客观世界深刻的辩证关系,反映了现实的需要。在毕节地区,贫穷、生态和人口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矛盾对立统一体。毕节试验通过开发扶贫来探索经济建设、生态资源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整合,通过生态建设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人口控制促进人自身的全面进步,其战略意义在于为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出路。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世界发展理论演变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胡锦涛同志以敏锐的洞察力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列,在1988年便确定了改革试验要把人口、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同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结合起来,着力扭转“越生越穷,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为毕节地区指出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从其后的发展实践来看,毕节地区为《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进行了超前性试验,具有前瞻性。

2. 发展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毕节试验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试验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为此,试验区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改革试验的主旋律。鉴于在以往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三大主题”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将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以及人口生产力统一协调起来,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它富有创造性,体现了整体性,反映了规律性。把发展的紧迫性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内在统一起来,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综合处理经济、社会、生态和人口之间的关系,“三大主题”实现了人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协调的良性互动。从发展观上看,毕节试验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精髓,蕴含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3. 改革动力与精神动力相统一

        胡锦涛同志指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区,首先必须是加快和深化改革的试验区。”①毕节试验,就是要通过政策、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来激活各类要素资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革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动力。实践证明,在相同或大致相似的资源条件下,由于不同的制度安排,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不一样。贫困地区只有率先冲破僵化体制的束缚,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才能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抢占先机,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改革试验对推进发展的巨大作用不容置疑。毕节试验区23年的改革试验、发展探索,不仅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在实践中也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激励着毕节试验区各族干部群众立足毕节实际,埋头苦干、只争朝夕,实事求是、百折不挠,改革创新、大胆实践,成为推动毕节试验区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4. 试验性与示范性相统一

        建立毕节试验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毕节试验区是我国唯一的喀斯特试验区,它的试验成果在西南岩溶地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滇、黔、桂三省区的岩溶山区发展情况与自然条件都与毕节试验区相近,在毕节进行改革试验,探索岩溶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新路子,对于贵州全省乃至西南广大岩溶地区,都有现实的示范作用。毕节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的西部贫困地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已经明确将毕节试验区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加快推进毕节试验,为广大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毕节试验大力借助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力量,始终坚持把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优势作为探索试验的重要途径,23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新时期的多党合作具有示范意义。

5. 历史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所谓历史性,是指毕节模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风雨检验,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毕节23年改革试验的历程充分说明,“三大主题”这个法宝一定要坚持,要继承。所谓开放性,是指“三大主题”是与时俱进的,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不动摇,但具体思路要与时俱进,要深入研讨,不断丰富“三大主题”的理论内涵,进一步把握“三大主题”的内在规律性,在赋予“三大主题”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前提下,创新“三大主题”的实践形式,增强“三大主题”实践的创造性。

        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和试验是贫困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率先探索,加快推动毕节试验区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当前,毕节试验区已经站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加快推进毕节试验进展,继续探索“毕节模式”,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创出一条新路,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重要启迪。

二、抓住机遇,深化“三大主题”改革试验,实现试验区跨越式发展

        站在党和国家大局的高度,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试验区的未来发展,必须准确认识毕节试验区的定位。2009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的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4·14”会议后,国家有关部委进一步加大对毕节试验区的支持力度,有多个部委明确把毕节地区作为全国的试点或示范区。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已将毕节试验区列入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和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土资源部已明确把毕节作为少生快富工程试点地区和国土资源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以“4.14”会议为标志,毕节试验区改革试验进入到国家战略探索层面,毕节试验区已成为一个国家级试验平台。

        这对毕节试验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和国家的相关部委在毕节设立试验示范区,长期关注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在政策层面和试验项目方面都给予直接的指导和支持,为毕节试验区在相关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提供了有利条件。贵州省和毕节试验区要在用好、用足、用活各种优势上下工夫,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改革试验的主体意识,尊重和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进行对接,制定改革试验方案,研究改革试验中的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和客观评价改革试验措施的效果,解决改革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及时总结改革试验过程中取得的新鲜经验,以使改革措施得到完善和推广,为贵州省和全国性的改革积累经验,充分发挥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作用。

第一,在开发扶贫方面,要注重开发扶贫的普惠性,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扶贫的有效途径。

        开发扶贫,使发展充分惠及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问题。在新形势下,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的任务依然艰巨。毕节基础产业中大部分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商品性农业相对较少,要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具有毕节特色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培育市场人才,接受信息化农业科技知识,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是从根本上解决毕节地区“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快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也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毕节试验区的“三大主题”,要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不断深化其内涵。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谋求一种基于城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一体的发展体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协同和耦合。为此,必须将城市与农村两大经济主体平等地引入市场活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来推动毕节地区城镇化进程、破解“三农”问题中的农村和农民问题,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毕节试验区作为一个中央高度重视的国家级试验平台,通过探索和实践,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层面应该起到先行示范作用。围绕毕节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对策研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展多方面的试验。例如,农村金融信贷困难问题。农业在我国是弱势产业,农民除了种粮以外想发展市场导向型的农业产业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借贷资金困难。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调整、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在毕节试验区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农村金融信贷体系,目前已经建立了毕节村镇银行,也可借鉴发达国家反哺农业投资方式的经验,总结出一套符合国情的经验并向区外推广。

第二,在生态建设方面,在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现代化方面进行大胆的试验。

        毕节地区比全国要早许多年就形成了生态意识。生态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是工业化带来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是低生产力下农村人口剧增与粮食短缺的巨大矛盾,导致毁林开荒从而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目前,毕节试验区已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毕节的工业部门由几个基于毕节蕴藏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主导,围绕毕节自然资源进行工业化从短期到中期来讲应该最具有促进毕节经济发展的潜力。毕节试验区今后的经济发展仍将以重化工业为主,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将占据重要地位,这对环境与生态会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毕节试验区而言,不仅原有的生态建设目标要进一步实现,在恢复植被、治理各种程度的石漠化区、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也要有新举措,创造更多的经验。此外,还必须解决伴随工业化的进程所产生的生态问题,使经济发展同环境退化脱钩,实现经济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毕节试验区要在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现代化方面进行大胆的试验,深化与扩展毕节试验区的“三大主题”。

        毕节试验区的生态建设既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一是在全球气候环境危机日益加重的情况下,西部地区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环境屏障的功能更加突出,我国西部在国家自然资源战略基地中的作用也将长期存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出要使生态环境保护再上一个大台阶,并明确将毕节试验区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二是国家林业局已将毕节试验区列入了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毕节试验区可以针对林权改革和生态建设等问题进行试验,争取创造出既符合国情又能促进生态建设的推广模式。三是科技部已将毕节试验区列入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将毕节试验区作为“自主创新”与“和谐发展”的试验基地,其重要目标应是加快地区的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现代化的进程,并取得指导我国南方岩溶山区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现代化的经验和路径。科学技术在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中大有可为。科技部将继续支持毕节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支持毕节加大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工作力度,引入国内外先进科技,与毕节试验区的新型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实践相结合,提高其水平和效益,把环境的负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快毕节试验区生态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毕节未来发展重化工业的过程中,只有从基础工艺入手进行创新和改造,才能有效地使重化工业向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化,实现生态转型。毕节地区的煤化工业与磷化工业在未来将有相当规模的发展,如果按老工艺组织生产,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环境压力大,毕节地区将不堪重负。贵州省科学院马叔骥高级工程师创造了“高炉磷酸”新工艺。这一新工艺将彻底改变磷肥生产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的现状。新工艺的成功采用,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强区转变。

        在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使人均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不足的刚性约束长期存在,因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在未来近20年,人口控制将是个关键时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明确把毕节作为少生快富工程试点地区,毕节试验区要结合这一试点,把控制人口数量继续严格实施下去。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要着重在提高人口素质上下工夫。毕节的教育落后于贵州其他地区和中国其他区域,影响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为,我们强调的快速跨越式发展,不是那种粗放的、外延式的快速发展,即以单纯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去追求数量和规模上的发展,而是讲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化的内涵式的快速发展,是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科学发展。对于饱受因盲目外延式发展导致环境恶化、资源破坏的毕节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胡锦涛同志当年在倡导建立毕节试验区时就明确指出,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毕节地区的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加快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当前毕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教育部确定在毕节建立“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对提高毕节地区人口素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验重点涵盖七大任务:着力巩固“两基”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着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着力加快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整体提升;着力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着力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着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毕节试验区要高举教育“改革”和“试验”的旗帜,探索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为毕节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适用人才,为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例如,素质教育。西部地区是生态脆弱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使西部人对自己所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科学的认知,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区域发展历史和文化特征有深刻的体认,增进家园意识,应该是推进西部地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就毕节试验区而言,在实施经济生态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同时,提升全体公民的现代生态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几十年中,毕节有过生态灾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的痛苦教训,应当永远铭记。此外,毕节地区民族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等,都应作为推进试验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尝试编写有关内容的专门教材,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试验。

        解放前,在办学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毕节石门坎地区的教育却办得有声有色,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苗族传统与文化和近现代中西方教育理念相结合的“石门坎教育模式”,成为贫困地区落后的少数民族成功办学的典范。目前,毕节试验区要抓住教育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在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千方百计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推动毕节试验区真正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转变。

三、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毕节试验区成立23年来,在中央统战部的组织协调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紧扣“三大主题”,为试验区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帮助试验区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促成了铁路、公路、电厂、机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为推动试验区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实践中为丰富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内涵积累了经验,使多党合作共同推进改革试验成为“毕节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4·14”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高度评价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在毕节试验区的智力扶贫工作,并要求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同国务院各部委共同谋划和解决毕节试验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4·14”会议之后,统一战线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发挥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参与支持试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新的成效。在毕节试验区未来的改革发展中,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大有可为。

第一,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变成政策和项目优势,推动试验区重点领域的改革走向深入。

        新一轮的改革试验能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有一个政策引导的问题。毕节试验区成立的最初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大背景下,贵州省委、省政府按照十三大加快改革的总方针,以贫困地区要实行更加优惠、更加灵活政策的思路,针对毕节的实际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在当时属于突破现行政策框架的试验区特殊政策,对于毕节地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开发扶贫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以后一段时期内,政策扶持力度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试验区功能的发挥。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具有智力密集的优势,要进一步把智力优势与试验区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准确把握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当前制约试验区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思考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课题,帮助试验区明确发展方向,增强推进改革试验的前瞻性,努力推进政策突破、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和可行性研究,帮助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对毕节试验区资金、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重大项目的立项、实施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科技部在毕节试验区实施的一些项目中,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应注重总结经验。

第二,在参加毕节试验区的建设中,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要增强自身建设的主体意识,作为合作共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者,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通过参与试验区建设,不断丰富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和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要继续发挥中央统战部牵头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国家有关部委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形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运行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专家顾问组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科学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①完善决策信息系统和决策智力支持系统,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加强专家顾问组建设,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毕节试验区改革试验和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是推动试验区改革和政策突破的有效制度途径,也是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推进协商民主的有效形式。

        继续探索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理论内涵,把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和各民主党派、统一战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广泛凝聚力量,继续发挥东部发达省(市)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机制的作用,着力打造毕节试验区建设“同心工程”品牌。坚持“同心”品牌的统战特色,凸显“同心”品牌的政治价值、团结作用和教育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毕节试验区成立23年来,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与试验区各族人民同心同行,在将自身独特优势转化为推动试验区科学发展、民生改善实际成效的同时,形成了以同甘共苦、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为核心内容的价值理念,丰富了毕节精神的内涵。

原标题:包俊洪: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之毕节模式探析

      我要投诉
注意:我们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您填写的邮箱或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