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使用金土地! 请
客服热线:400-855-6119  |  收藏本站 关于我们

土地整治“三分建七分管”


 未收藏
作者:王志成
更新时间:2016-12-06 21:50:56
关键字: 土地整治 农业现代化
分享到: 更 多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是阶段性的,而工程管理却是长期性的。个别地方的土地整治项目由于“重建轻管”,逐渐暴露出沟渠堵塞、泵房设施被盗、道路桥梁损坏、防护林毁坏等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成果有效持久地发挥作用。对此,笔者认为,土地整治必须要重视“三分建、七分管”,尤其要重视做好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

土地整治“三分建七分管”

       ◆构建“主体明确、制度健全、资金有保障”的管护体制,实现“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

       ◆强化细化管护措施,做到细致、全面、切实可行,促使后期管护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

       ◆建设与管护并重是土地整治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调动群众力量和社会资金参与的积极性。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是阶段性的,而工程管理却是长期性的。个别地方的土地整治项目由于“重建轻管”,逐渐暴露出沟渠堵塞、泵房设施被盗、道路桥梁损坏、防护林毁坏等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成果有效持久地发挥作用。对此,笔者认为,土地整治必须要重视“三分建、七分管”,尤其要重视做好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

土地整治项目为何“重建轻管”?

       对于一些地方土地整治项目“重建轻管”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如下:

       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不科学尤其对后期管护考虑不够。有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征求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而是凭借个人的主观意志,致使项目的规划方向不合理。有的项目规划设计时没有进行认真仔细的勘查、测量和资料收集,闭门造车,生搬硬套规划模式,造成规划方案不切实际。有的项目规划设计深度达不到施工设计要求等,导致部分工程设施不实用甚至无法使用。还有的项目在规划设计时没有考虑工程后期管护问题,造成后期维护不便或维护成本太高。

       现代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矛盾造成后期管护困难。按照现代化农业要求,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施规划布局整体规划、综合利用,才能发挥工程设施的综合效益。但是,由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绝大部分耕地由村组发包给农户单家独户耕作,农民只顾自己土地上的工程设施与自身的利益关系,不去考虑全局的利益,致使一些综合利用的渠道被破坏,从而影响整个工程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益。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与包产到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产生矛盾,致使工程后期管护困难。

       后期管护制度体系不健全,土地整治项目责、权、利不明。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后期管护的制度体系不健全、相关制度还不完善,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只是片面强调已建设了多少个项目,而对于项目建成后如何进行管护、如何持久地发挥作用等问题则缺乏深入研究。项目竣工后也只是简单地将项目移交给项目区所在的村委会管护,没有明确工程后期管护者的职责、义务和权利以及管护方案落实的相应措施,造成项目后期管护相互推卸责任,管护效果不理想。

       缺少有效资金保障,造成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难以落实。一方面,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将这部分费用列入预算,项目竣工后工程即交付当地村民使用,建设单位不再负责工程的后期管护;另一方面,以农业为主的村组大多经济基础薄弱,很难有多余的资金拿来作为专门的管护经费。因此,后期管护经费来源无着落,成为后期管护很难落实的关键因素。

       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对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缺乏积极性。目前,大部分农民都知道土地整治项目是一项民心工程,但一旦涉及个人利益就会产生消极、被动和抵触情绪,难以积极配合。很多农民只有在使用各种设施的时候才体会到它的重要性,而平时却不注意维护,甚至个别村民对已经建成的设施进行毁坏,造成后期管护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土地整治,农业现代化

如何强化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湖北省监利县土地整治的实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的管护和监管:

       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确保工程能够发挥长久效益。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应因地制宜,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规划设计人员应认真踏勘现场,细致了解项目区的田、水、路、林、村等现状及周边配套设施,广泛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充分尊重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并结合相关规范要求,科学进行规划设计,确保方案切实可行,并考虑工程后期管护的低成本等,使工程能够长久地发挥效益。

       构建管护体系,调动群众力量与社会资本的积极性。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宣传土地整治项目工程与农民的利益关系,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工程的建设和后期管护工作中来,形成一种爱护工程、维护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构建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体、村委会为主导、农户和专业管护人员参与的一个明确的管护主体体系;构建以工程管护制度为核心,责任制度为保障,奖惩制度为促进的制度体系;构建以财政补贴、预算预留与受益农户集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管护资金的筹集体系,形成“主体明确、制度健全、资金有保障”的管护体制,达到“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的目的。

       完善管护制度,奖惩分明使后期管护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工程管护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权、利。建立工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单位、主要负责人、管护责任人及各自的权利、职责等;建立工程管护资金保障制度,明确经费的筹措渠道,建立资金的收缴、使用、审批、监督责任;建立奖惩制度,对工程管护做得好的,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管护工作做得不好、群众意见大的,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强化细化管护措施,做到细致、全面、切实可行,最终使后期管护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经费。一是国家财政补贴。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将后期管护费用列入预算,由建设单位负责项目竣工后的若干年的工程管护。二是乡镇进行适当补助。由乡镇从财政收入中列支部分资金,用于工程后期管护费用。三是新增耕地承包费。将新增耕地进行承包,将所得费用用于工程管护。四是以工程养工程。将项目中的泵站、机井等主要单体设施进行出租或承包,将收益用于工程后期管护。

       实践证明,后期管护是实现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长期发挥的保证,也是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建设与管护并重将是土地整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金土地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土地整治“三分建七分管”

      我要投诉
注意:我们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您填写的邮箱或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