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使用金土地! 请
客服热线:400-855-6119  |  收藏本站 关于我们

土地整治,不能只做土壤“搬运工”


 未收藏
作者:汤怀志
更新时间:2017-02-01 15:54:40
关键字: 耕地保护 土地整治 永久基本农田 粮食安全
分享到: 更 多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如何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在1月12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姜大明部长将土地整治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和攻坚破难的先行者,并提出“土地整治,我们不能只做土壤的‘搬运工’”。

汤怀志:土地整治,不能只做土壤“搬运工”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如何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在1月12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姜大明部长将土地整治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和攻坚破难的先行者,并提出“土地整治,我们不能只做土壤的‘搬运工’”。

       如何理解时代赋予土地整治的历史责任?土地整治又该如何践行担当?笔者认为,我国耕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已经决定了土地整治的基础平台作用。我国耕地面积约20亿亩,如果将进口农产品按生产能力折算成耕地,缺口接近6亿亩,耕地数量不“补”不行。同时,由于耕地质量总体偏低,系统性退化现象严重,新补充的耕地质量相对较差,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十分薄弱。

       要实现“自端饭碗”,必须探索“补”“改”结合,其中“补”是基础。可以说,快速造地、快速造好地,是守好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

       过去,靠着“土壤搬家”,耕地面积实现了数量上的动态平衡。但土地整治是全要素治理、全过程控制,不可能“一招就灵”,而且简单的“搬家”还会产生土壤污染等新问题。因此,“土壤搬家”必须延伸至土地整治全链条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土地平整、土壤培肥、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土地生态防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管理等成套工程措施,重新构造安全、健康的土壤环境,加强基础设施持续管护,提供绿色、稳定、可持续的耕地资源基础;另一方面,要摆脱单一化、碎片化的整治方式,形成系统化治理模式,协同提升耕地生产生态复合功能。

土地整治,农业现代化,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已经从满足补充耕地基本需求,向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转变。现代化农业需要现代化农田,要加快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将生态良田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在更大的空间上发挥土地工程手段的作用。搞好“补”“改”结合,消除制约耕地高效利用的障碍因子,改善耕地质量及农田生态环境,“小田并大块”营造“农业生产车间”,满足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营要求,才能将先进技术装备纳入生产力组织。

       同时还要认识到,面对耕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退化、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土地整治的感知预警、修复防治的手段能力依然不足。未来,土地整治的进步更需要先进工程技术提供新动能。

       这就要求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强土地整治的工程化、生态化应用,研发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创新技术体系和工程模式。同时,加强耕地质量各要素作用机制及工程技术对其影响的理论研究,运用科学创新驱动土地整治提档升级。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中国碗”中的“中国粮”成为“放心粮”。然而,好粮需要有好田,必须从田头做起,让健康的生态良田支撑“放心粮”的生产。

       土生万物,地发千祥。习近平总书记说,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们必须精细、谨慎地合理利用每一寸耕地,不仅要丰产稳产,还得保证自身健康,全面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金土地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汤怀志:土地整治,不能只做土壤“搬运工”

地源金土地土地资讯

      我要投诉
注意:我们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您填写的邮箱或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