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11月20日新华网)
《意见》明确指出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土地流转的前提是农户承包地的确权,只有将土地确权清楚,才能保证农民的权益,才能实现土地顺利流转,才能逐步走向农业产业化。土地确权就是一个基础,一块基石,必须基础清晰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步。所以说5年就是为土地流转的全面推广定了一个时间起点,也是中央为农业产业化方面改革迈出的重要一大步,将土地的流转提上具体的日程表。
现在提到农村,不能不提的是“8061”部队,所谓“8061”部队指的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地打工,不愿回家种地,只有走不了的老人和孩子在农村留守家,很多土地更是长年荒芜,无人耕种,甚至野草丛生。当你走在乡间,看到的不是绿油油的蔬菜,不是金灿灿的粮食,却是杂草纵横的另一种“繁荣”,是赤裸裸的一片土地颜色,很纯粹的黄土色彩,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土地本是我们生活之根本,而今在上面看到的不是希望,只是荒芜,只是一无所有。重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成为重中之重,由此中央提出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农民愿意自己耕种土地的可自己继续耕种,愿意将土地出租或入股方式交给他人或集体利用的也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的利益,这既让土地充分利用起来,让农民在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也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益,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制定一些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
现在的农业产业发展还很粗糙,基本都是靠家庭经营作业,很零散,特别是在丘陵地区,这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土地流转也使得农民在自愿前提下解决了土地细碎化的问题,让大片土地的出租、转包成为可能,有了土地的集中利用,才会有农业的全面产业化,通过统一的耕种、管理、销售,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
但是土地流转的关键还是土地的管理,方式用得越活,预想效果越好,就越不能放松警惕,就越要抓紧管理,细化各种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各方利益,保障耕地。政府有关部门可建立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作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从而保障流转双方的利益对等,防止了层层转包的利益链。特别是相关法律的完善应提到首位,5年既是确权时限,更是法律完善的时限,是管理模式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