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使用金土地! 请
客服热线:400-855-6119  |  收藏本站 关于我们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在何方? 专家学者禾城纵论


 未收藏
作者:吕 玲 李剑铭
更新时间:2015-05-07 16:34:04
来源:新浪
关键字: 城镇化
分享到: 更 多


4月29日,2015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交流会在嘉兴召开,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综合工作开展主题演讲,共同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径。

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徐宪平

        何为城镇化?城镇化是一个伴随着工业化发展,推动产业向城镇集聚、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何为特色?这是中国具有世界上其他国家少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何为新型?就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因此,中国要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既要遵循一般规律,也要把握特殊规律。我今天所谈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三个观点分别是认清大势、创新模式、改革机制。

        首先,我们要认识和把握好推进新型城镇化这一宏观背景,也就是大势,包括四点:一、最大的趋势是世界科技革命推动新型产业链。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融合叠加,未来人机相连、人物相连、物物相连、万物相连,将改变全球的经济、社会乃至产业的生态,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二、最大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增长的思路、增长的条件和增长的动力都在发生变化。三、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要跨越中等子午线。四、最大的变化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次,在认清大势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改变方式、创新模式。一是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因为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二是在新型城市的建设上,要摒弃扩张式、粗放式的造城运动,要把握坚持多规合一、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绿色建筑等三大重点;三是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上,今后互联网宽带、分布式光伏、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等建设将成为我们的重点;四是在要素投资方式上,今后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

        第三,新型城镇化最大难题还是人、地、钱,围绕三大难题改革完善体制机制,逐步化解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城市内部二元矛盾。首先是统筹推进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改革,其中核心是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其次是统筹推进财税体系、投融资机制的改革,解决人往城里去,钱从何处来的问题。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三是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人地城镇化 /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浙江省发改委原副主任  刘亭

        人地城镇化,主要说的是人的城镇化和地的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一是人的城镇化,特指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这是正面肯定的;二是地的城镇化,特指单纯向农民要地,而把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弃之不顾的城镇化,这是反面批评的。

        长期以来,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见物(GDP+土地)不见人(农民+农民工)、兴城(造城)不兴业(实业)、重形(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不重神(体制+人文+环保)等种种毛病。其中人为割裂人地关系,可以动人但不准动地的禁令,是造成人的城镇化半拉子工程的主要原因。

        那么,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哪里?我在这里提出五化之说:一、城镇化化的是什么?化的是人;二、城镇化化的是什么人?化的是农民,更精准的提法,化的是农业转移人口;三、农民怎样才能够化得起来?关键是要化利;四、对农民怎么化利?那就要化地,农地是农民身家、财产、利益的最大之所在,不化地而化人是缘木求鱼;五、农地怎样才能转化?关键是要化制,也即改革现有土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型城镇化是一场针对计划经济遗产之一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深刻改革。在中国现实的语境下,那种单纯的人的城镇化是不存在的。就其实质而言,还是一种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指向的,通过改革土地制度、盘活地的利益而进行的一场综合性的人地城镇化。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选择人地城镇化的路径?第一句话,是让愿意进城的农民进城,让愿意下乡的市民下乡。第二句话,是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

理念已经到位,关键要蹚出路子,具体包括三大环节。

        一是确权。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具体如何界定?需要经过权力机关赋予法律效能的确权(不能只是政府的自说自话)。其中既不能以公有制卫道者的纯粹,抵制三权分置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也不能以传统小农的狭隘,抵制人地分离、权(益)随人转的人地城镇化改革。

        二是入市。土地权益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权益,其流转必须高度透明、极其规范。这也就要求,相关流转要统统纳入政府有序建立和严格监管的土地市场。其中既不能片面强调农地的特殊,认为不能入市交易;又不能放任自流,造成地下流转的混乱和侵权。

        三是规制。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皆有赖于相应的法规制度健全,包括对不合时宜、不合常理旧法的及时修订。不但要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既不能死守法条,轻易以违法乱纪的大棒,扼杀土地改革的有益探索;又不能无法无天,将亿万农民的身家性命视如儿戏。

        如何健康推进人地城镇化?一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是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创新相结合。四是尊重和保障农民对于土地权益的最终选择权。

城镇化的后半程应以提高质量为优先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 叶兴庆

        今天我要讲的是,城镇化的后半程这条路,我们应该怎么走?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的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变,最近五年我们的城镇化速率正在下降,进入城镇化的后半程。在城镇化关键节点,我们必须审视的突出问题可总结为五大不可持续。

        首先,城市二元结构的格局不可持续。中国不仅因为城乡分治而形成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而且在城镇内部也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在城镇化率从30%提高到50%的城镇化进程中,这种双重二元结构不仅没有消解,在某些方面甚至进一步固化。

        其次,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不可持续。2000年到2011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但是城镇人口仅增长50.5%;承载的人口从每平方公里7700人下降到7000人,大概下降10%。

        第三,城镇化开发建设筹资模式不可持续。包括:通过计划价征地、市场价卖地赚取土地差价款用于城市建设的模式不可持续,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举债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模式不可持续。

        第四,城镇化局部泡沫化局面不可持续。全国655个城市要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国内地现有摩天大楼(超过500英尺,约合152米)470座,在建摩天大楼还有332座,另有516座已经完成土地拍卖、设计招标或已奠基。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内,中国将以1318座摩天大楼总数傲视全球。新城新区数量多、规划面积大、城市功能弱、产业基础差。不少地方出现鬼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售不畅。

        第五,城镇化失衡布局不可持续。从规模结构看:大的大、小的小问题突出,优质资源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不足;从区域布局看:城镇化水平东高西低,工业化程度高的东部地区,总城市数、县级城市数明显多于工业化程度低的中西部地区。

那么,我们该如何破解这些问题?

        第一,要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

        第二,要把提高密度作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

        第三,要把城乡一体、四化同步作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遵循。

探索支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新路径/ 国开行规划局局长 贾晓军

        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就城镇化领域投融资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大量工作。《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开行及时研究并制定了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关键领域,融资规划和法人建设,运作方式,试点先行风险防控,综合收益,政策保障和协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2014年9月,国务院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后,开行赴多地进行调研,结合业务实践,研究进一步深化城镇化试点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相结合的工作,并推动落实相关工作。通过支持棚改建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等途径,全力支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能急于求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用改革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城镇化试点,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

        一、坚持改革创新,试点先行。要充分发挥试点先行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尽可能避免过度增加政府,坚持管好管到位;扩大社会资本进入。

        二、体现多元化、可持续的要求。主体、项目类型、产品和技术多元;资金、项目收益、风险控制的可持续。只有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在城市建设运营和融资方面,让公共部门共同参与,完善相关利益分配,按照现金流情况,分类推进融资,进行优化配置。

        三、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的作用。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空间格局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开发性金融在这方面将大有作为。

        开行将全力配合城镇化综合试点,探索创新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投融资模式;以规划先行提供融资支持。探索多规融合体制机制,努力把试点地区融资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统一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相衔接,助推规划体制的改革;继续支持棚户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镇化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配合地方政府加强债务管理,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发展;配合政府部门做好PPP等融资模式的设计

        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金融和实体经济应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开行将积极适应新常态,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发挥好开发性金融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配合国家发改委及各级地方政府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探索支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新路径。

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兆安

        新常态下的城镇化建设,同以往高速发展历史时期的城镇化建设有很大不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民进城是历史潮流,是不可逆的;而人往高处走的趋势也远远没有结束。对于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城镇规模问题,我想说四句话:特大城市不能没完没了,大城市还要适当发展,中等城市需要大量发展,小城镇不能遍地开花。

        与此同时,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有其规律。这里面存在两个逻辑关系:一是发展更多的产业,就引来更多的人,就需要更多的住房;二是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就引来什么样的人,就需要什么样的住房。基于此,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采用统一的发展模式,即每个城市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遵循各自发展的规律。所谓特色城市,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

        刚才,4位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如何建设新型城市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土地的问题、资金的问题我们要明确,一个城市的资源在哪里?哪些资源是可以整合的?只有清晰认识,才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找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和切入点。

        城镇化发展过程的关键在于突破,突破的关键在制章,然后去规范。我呼吁,一个试点城市只需总结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从而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我要投诉
注意:我们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您填写的邮箱或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