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可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更可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因此在土地整治的实际操作中,切忌“治标不治本”。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如何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在1月12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姜大明部长将土地整治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和攻坚破难的先行者,并提出...
农村土地整治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可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更可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农村土地整治仍多为政府行为,所需资金主要由自有资金(财政投入)和债务资金(银行贷款等)组成。笔者认为,新常态下,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融资引入开发性金融的政府购买服...
近年来,土地整治工作在各地广泛开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最明显的是沃土连片了,田间道路好走了,生产条件改善了,新增不少耕地,对确保耕地动态占补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没有充分考虑植被多样性的行为导致耕地面积增加了,生态净化...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是阶段性的,而工程管理却是长期性的。个别地方的土地整治项目由于“重建轻管”,逐渐暴露出沟渠堵塞、泵房设施被盗、道路桥梁损坏、防护林毁坏等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成果有效持久地发挥作用。对此,笔者认为,土地整治必须要重视“三分建、七分管”,尤其要重视做好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是保护耕地、坚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土地利用瓶颈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土地整治助力扶贫攻坚效果显著。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均安排了土地整治项目,14个在建重大工程项目也向贫困地区倾斜,参加土地整治的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700余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十三五”期间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实施藏粮于地和节约优先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推进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
近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编著的《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3》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土地整治蓝皮书是全面反映2015年中国土地整治发展实践、综合成效、探索创新的年度性研究报告。蓝皮书提出未来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十大战略导向”的思考。
创新土地整治管理模式。试点开展施工总承包的方式,提高施工单位门槛,杜绝围标、串标现象,引进优良的施工企业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在已流转的土地范围内,结合企业规划,按照企业出资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建设,由企业进行施工。
7月11日上午,土地整治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开班,全国各省级土地整治机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参加研修学习,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近期,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中国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的协助下,在山东省青州市举办了一次以农村地区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来自德国、中国、韩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等国的相关部门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结合本国实践,就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请先登录或注册用户!